top of page

地震本身不會殺人,但建築物會

已更新:2022年8月1日



「地震本身不會殺人,但建築物會。」這是來自地震工程界的廣流說法,我們看過多少因地震而倒塌的建築物,例如 2016 年 2 月 6 日發生震央在美濃芮氏規模 6.6 的地震,造成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事件,當時造成嚴重死傷,死亡人數達 115 位,是臺灣史上因單一建築物倒塌而造成傷亡最慘重的災難事件,更是超過了 921 事件的東星大樓—死亡人數 87人。

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,列出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原因

一、結構設計缺失

二、建築設計圖面擅自更改

三、施工監造未確實

四、為變更建物使用用途而更改隔間

位於地震帶上,該如何居住的安心?

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,因此地震相當頻繁,皆以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,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今年 6 月共有 31 個地震,其中 8 個為有感地震(數據為 2022 / 6 / 1 - 6 / 20),自然災害無可避免,在房屋上我們該如何把關、如何居住的安心呢?夢想不動產企劃部為大家統整以下幾點:

一、地質的條件

如果在土壤軟弱的地層蓋房子,考量到土壤液化與盆地效應,就必須使用更密集的梁柱鋼筋提高耐震係數。地質查詢

二、選擇建材

鋼筋混泥土(RC):鋼筋加上混泥土。

建物鋼性最強,單純以鋼性在防震,一旦迎面規模較大的地震可能會造成鋼筋斷裂的狀況,因此購買 15 樓層以上的大樓不建議選擇 RC 建物結構。

鋼骨(SC):鋼骨加上混泥土。

建物韌性強因此晃動感比較大,但耐震程度佳,主要是透過晃動吸收地震動能後釋放。許多 30 樓層以上都選擇用 SC 作為建物結構。

鋼筋混合鋼骨(SRC):鋼筋、鋼骨再加混泥土。

結合了 RC 與 SC 的優缺點,晃動感較小,減少鋼骨的晃動同時又可達到減緩鎮波的效果。通常用於 20~30 樓大樓。由於工程為三者最複雜、建材最多,因此成本也最高。

三、耐震係數(單位為G:重力加速度)

耐震係數愈高,建築可承受的震度就愈高。但與耐震係數相輔相成也是最重要的是「優良的結構系統規劃設計」及「精準確實的施工品質」,建築設計時結構技師就必須確定耐震係數並規劃耐震結構設計,而後續施工時的施工品質更為重要,是否如實按照設計圖執行鋼筋綑綁、混泥土比例這些都會影響建築物的品質。

四、建商與營造商

選擇市場上有信譽的建商、營造商,為了維持品牌口碑,通常建商在建材與施工上有一定堅持,減少出包狀況。

因地震衍伸出的「制震宅」與「免震宅」商品

因台灣地震頻繁,許多建商為了加強制震效果,更推出「制震宅」與「免震宅」,聽起來很像但設計可完全不一樣,那這兩者的不同又是什麼呢?

制震宅:

在房子結構裡加入制震器,當地震時可透過制震器緩衝建築物晃動同時降低建築物變形,減少倒塌的的機率、增加居住的舒適度以及安全性。

制震器分為兩種,「制震壁」與「斜撐式」。

▪ 制震壁:安裝於大樑之間,像一面牆,多用特殊橡膠作為搖晃時的緩衝。

▪ 斜撐式:如同汽車的避震器,利用油壓減緩晃動;裝置在柱子和大樑上,增加結構穩固;斜撐製震器的牆面應保留檢視和修繕的空間,避免過多裝潢。


(圖片來源: 樂居)

免震宅:

免震器皆安裝在建築的基礎層或低樓層,會有整層特殊橡膠做的免震墊,用來減緩晃動,讓結構體承受的震波更小,概念如躺在柔軟的床上相比坐在硬的地板上感受的晃感就比較小,且號稱效果相較制震器能抵銷 60% 以上的震波。


(圖片來源: 樂居)

總結

愈安全的居住品質,需要做的功課就愈多!魔鬼藏在細節裡,決定購屋不僅需要考慮到房屋採光、格局、價格,居住上的安全更為重要。台灣位於地震帶上,據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統計,台灣一年約 4 萬起地震,有感地震約 300 次,在頻繁地震的土地上我們應該對於建築物結構上更嚴格把關!

相關話題:


14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